​历朝历代战斗力天花板的安史叛军,为何有极其诡异的行事逻辑

历朝历代战斗力天花板的安史叛军,为何有极其诡异的行事逻辑

历朝历代造反队伍战斗力的天花板,安史叛军

我在前文专门讲了,由于唐代中前期关陇集团垄断了大部分经济、政治权利和阶层上升空间造成了河北北部的底层、知识分子和高门集体不满,最终掀桌子。由安禄山带领南下造反。虽然安史之乱是唐代中央地方矛盾,河北高门和关陇集团矛盾的集中爆发。

但是安史叛军本身的意识形态和处事规则又展现出不同于任何朝代造反队伍的情景。

安史之乱八年,叛军展现了令官军胆寒的战斗力。而且多次打出逆风翻盘的战绩,几乎每战都有死战不退的事迹。叛军每一仗都当成绝户战在打。这样的战斗意志和表现即使是大唐开国时的巅峰府兵也不遑多让。在历朝历代的叛军中战斗力和战斗意志是天花板级别。

胡汉一体的安史叛军表现出超出任何时代造反队伍的战斗力

特别是野战战绩,叛军胜多败少,8年时间里几乎把唐朝西北的边军精锐打光。

细数一下叛军几次重大野战经过。

756年哥舒翰出潼关,在灵宝被叛将崔乾佑击败,河西、陇右精锐被一战送光,副将王思礼等人侥幸逃回。

756年冬天,长安西北的陈陶斜,4万唐军一天之内被安守忠杀光,指挥官房绾只身逃回。被困长安的杜甫得知官军败北痛哭一场,留下诗作“悲陈陶”。

757年年中,郭子仪、仆固怀恩指挥的朔方军在长安西部清渠被安守忠、李归仁击败。唐军丢弃辎重无数。

757年9月,郭子仪、仆固怀恩、李嗣业、王思礼指挥15万唐军在长安西南香积寺和10万叛军血战,终于获胜。刀刀见红的车轮战后,叛军阵亡6万。安守忠、李归仁、张通儒等逃走。唐军亦伤亡惨重。

757年10月,郭子仪、仆固怀恩、李嗣业再接再厉在潼关以东和叛军再战。凭借着安西回纥联军的出色发挥,官军绕后成功,叛军败北。但是对战中,叛军依靠山势多次从黄河河滩处发动反击,打的唐军“几不能军”差点扭转了战局。

香积寺之战,唐军收复长安是安史之乱中唐军最重要的胜利

758年邺城,9节度围堵安庆绪,坐困愁城的兵力绝对劣势的安庆绪还能发动反击。在邺城西南的愁思岗打破唐军包围圈,重创安西军,李嗣业中流矢不治身亡。随后史思明南下和唐军决战,硬刚郭子仪、李光弼和仆固怀恩等部。史思明最后打败唐军,俘获了几万民夫、工程器械和辎重。

759年河阳,李光弼在河阳防守战中击败叛军。

761年2月洛阳北邙山,仆固怀恩因为在平原列阵时没有和李光弼配合好被史思明抓住战机。唐军一战败北8万士卒四散而逃。史思明整顿叛军差点再次打入关中。

这就是叛军野战的战斗力。不仅总体胜多败少,而且每次战胜唐军都是以少胜多。邺城一战甚至打掉了唐军彻底收复河北的信心。

胡汉杂居的营州城

安禄山出身于大唐东北部的营州城(辽宁朝阳),出身这里的“杂胡”还有后来对抗安史叛军的中兴名将李光弼,叛军的二把手史思明。

营州城其地位于辽西走廊,北通契丹、靺鞨,东接高句骊,西邻突厥,辖境内生活着数十万汉蕃民户。地理形势及战略位置都十分重要,历来是中原王朝经营东北地区的前沿阵地。

出身营州城的李光弼

河北北部何时成了这些“杂胡”的根据地,发展出了完全不同于中原教化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呢。

安史之乱向上追溯200年,北魏六镇起义时,六镇的鲜卑汉族豪杰就纷纷南下。幽州等地就一直浸染着北方游牧民族的风气。

安史之乱向上追溯100年,隋末乱世,罗艺在幽州响应李唐,牵制河北的窦建德,为李唐统一天下做出了杰出贡献。但此时幽州还是李唐的铁盘,反而是南部是支持窦建德的地区。到了安史之乱后情况反过来了,河北北部成了叛军的根据地,河北南部倒是出了多个唐朝的忠臣义士,比如颜杲卿。

所以尽管有多年和胡汉杂居的历史,河北形成安史叛军这样信奉暴力且作战极其凶狠的组织还是唐代以后的一系列历史发展造成的。

胡人骑兵

真正的变化安史之乱向上追溯80年。太宗灭东突厥后,大量突厥人安置在唐朝边境阴山到辽东一带。后来唐太宗、高宗伐高句丽。在东北地区展开了空前的军事行动,营州成了唐军出征的重要军事节点,营州附近的契丹和奚族人不少加入了唐军的讨伐队伍,668年高句丽灭国后。

高宗灭亡高句丽后,对高句丽遗民下诏:

【抚恤孤老,有干能者,随才任使】

高宗将高句丽大部分人口迁移到内地。自此营州更是成了各路胡人聚集的地方。

唐代东北地区的十字路口,营州

在高句骊、百济相继被唐军攻灭后,契丹又成为东北边境最为强劲的势力之一。

武后时期,对外战争遭遇一路的惨败,东北地区被契丹洗劫的非常厉害,为数不多的农耕汉民也举家南迁。玄宗时期正式放弃府兵,采用边地的募兵。东北边疆的部落民和汉族底层人民更是把从军立军功当成了翻身的救命稻草。

胡人那套崇尚绝对武力的风气,和草原部落权利传承的规则慢慢变成了幽州地区民间行为主流。

当然契丹、靺鞨、突厥、高句丽的贵族后代接收了中原的礼仪又保持了游牧民族的勇悍,比如李光弼、黑齿常之、李抱玉、王思礼等名将,这些人精神层面臣服中原礼仪,对大唐则以死报国。

受边地的丛林法则影响底层人行事也恃强凌弱

但底层的胡人汉人则完全适应了边地的丛林法则,礼义廉耻对于边地讨生活的人来说是天方夜谭,忠君爱国更是扯淡。安史之乱的领导者安禄山和史思明则是自小在营州城胡汉杂居血腥打斗底层中混出人样的能人。后期两人先后被更有野心的儿子杀掉,在草原地区这也是大汗继承的常态。

杀君弑父,唐代中期和五代十国时稀松平常的操作

200年后,已经事实独立了200年的河北藩镇中。成德军节度使安重荣就说出了上了中学历史教科书的话——“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可见从公元650年左右太宗开始对东北用兵,到安史之乱再到后来的藩镇割据。河北北部由于多年的对外战争和几百年的胡汉文化交融,整个社会对于皇位神圣性的鄙视已经取代儒家的意识形态。和南部大部分唐朝州郡产生了文化上的隔阂。

突厥武士

安禄山身上有突厥和粟特人的血统,在处事规则上兼具这两个民族的特点。安禄山为人狡黠,逢人说漂亮话,马屁拍的很让大人物舒服。行军打仗又非常爽气,能和士卒同甘共苦。对人慷慨,在任范阳节度使时,围绕安禄山已经形成了类似草原效忠体系的亲兵——曳落河。这批人大部分来自东北的契丹、奚等少数民族的或者边地犯了死罪的死囚。在安禄山的亲自“感召下”结为安禄山的义子。

安禄山

安禄山为了打造这批精兵花了血本。全身披甲,行军时携带多匹战马。8000多人的义子军团曳洛河可以匹敌当时其他战线上任何一支唐军精锐骑兵。这种游牧民族认强者为父的做法,在深受突厥影响地区倒也不罕见,安禄山就运用它是佼佼者。后来五代事情节度使养子成为风气,也是安禄山在幽州开了一个好头。

全身披甲的安禄山亲兵

但这种做法明显和中国宗法传统格格不入,对于先秦秦汉的中原人来说是闻所未闻。曳洛河这种具有义父子性质的精锐私兵是在突厥草原文化加上中原雄厚财力基础上养成的。只有草原部族的崇拜强者的文化加上中原农耕文明积攒的财力才能打造出这样规模庞大,意识形态又迥异于中原精锐骑兵。

安史之乱时这支亲兵也多次对唐军造成冲击,757年和唐军二战长安时,几千曳洛河差点让朔方军集体去跟唐太宗报道。只有在面对回纥的具装骑兵时他们才稍微落下风。

史思明

叛军二把手史思明相对安禄山则暴虐的多,史思明治军极为严格。任何时候都是军令大于天,即使对自己的儿子也是如此。叛军军中他是绝对的权威,如果有人触犯军令就会被斩首。

所以叛军在后来的逆境中也有战斗力,确实是因为军纪太严格,不坚守防线要丢命。而且是史思明带兵会允许士兵纵兵劫掠,每每攻下城池就会杀光老幼,留下妇女供士兵玩乐,所以史思明的部队极为凶残。

粟特人的情报网

粟特人老家在中亚,信奉拜火教,在丝路上经商。是古代丝路上非常活跃的民族,曾今在732年有过一次不大不小的建国运动。运动失败后,粟特人盯上了大唐边疆炙手可热的红人半个粟特老乡安禄山。

拜火教的神明,阿胡拉马兹达,日本汽车马自达就参考了拜火教标志

在安史叛军准备造反前的日子里,安禄山虽然心里打过退堂鼓,但是实际的造反准备一直在紧锣密鼓的准备。对于粟特老乡主动投靠,他也是欣然接纳。粟特人广泛经商,范阳的叛军利用这些商业网点采集情报,探听朝廷的虚实。

不少粟特人也加入安史叛军,比如安守忠。粟特商团提供了资金扶持和外交运作,还有情报网络。

消失于唐宋之交的粟特人,曾广泛分布于中亚到辽东的广阔土地。安姓、曹姓甚至是河西走廊的高门大姓

安禄山这么聪明的人,也利用了粟特人的情报网和外交网络,塑造自己粟特民族保护神的形象。因为禄山在粟特语里面是光明的意思,为了迎合粟特人的拜火教。安禄山将自己打扮成突厥人的战神和粟特人的光明之神下凡。

营州的粟特人集团还通过自己在渤海国做官的贵族,影响到了渤海国对于燕国和唐朝的外交态度,比如在对日本介绍唐朝的情况时,抬高燕国,贬低唐朝:

李家太上皇(唐玄宗)、少帝(唐肃宗)并崩,广平王(唐代宗)摄政。年谷不登,人民相食。史家朝义,称圣武皇帝。性有仁恕,人物多附。

父慈子孝

安庆绪杀死安禄山,史思明杀死安庆绪,史朝义杀死史思明。叛军的几次权力更迭是一点感情不讲的。虽然肃宗要尊玄宗为太上皇被人看做虚伪。但是玄宗再蠢也不希望自己儿子学安庆绪和史朝义的。

宦官李猪儿参与了暗杀安禄山

还有更早的安禄山被杀前,自己早有先见之明。拿下洛阳后,安禄山深居简出,时刻防备身边的反叛。尽管身材继续失控,身长脓疮,而且失明,但会习惯性地佩刀表示警惕,睡觉时刀也会放在近处。 在安庆绪兵变的时候,这把刀被他最亲信的契丹人宦官李猪儿偷偷拿走,安禄山没有摸到大刀,反而肚肠被李猪儿一刀劈开,肠子流散一地之后,失明的他抱着帐杆大呼:

“是家贼!”

这说明安禄山对于被自己人灭口早有预见。这也是很多草原大汗命运,所以安史叛军很多看似不管不顾的军事政治操作都是基于这种预见。

乱哄哄的“争夺天下”

李泌在唐肃宗登基时就指出叛军“胸无大志”。因为叛军南下洛阳以后,每天都将财物品布匹运到范阳,完全没有争夺天下的意向。

“贼之陷两京,常以橐它载禁府珍宝贮范阳,如丘阜然。”

而且对于征服的地区,完全是涸泽而渔的状态,残忍的对待治下的百姓和官员。

“举河北悉入贼,生人赀产扫地,壮赍负,老婴则杀之,杀人以为戏;

叛军破城之日就是城中百姓的末日

“宫嫔散匿行哭,将相第家委宝货不赀,群不逞争取之,累日不能尽。又剽左藏大盈库,百司帑藏竭,乃火其馀。禄山至,怒,乃大索三日,民间财赀尽掠之,府县因株根牵连,句剥苛急,百姓愈骚。”

安禄山在756年中,大军被堵在潼关,范阳老家被朔方军偷袭的时候。就对手下谋士严庄抱怨不该造反。

下属安慰他:“纵事不成,收取数万众,横行天下,为一盗跖,亦十年五岁矣”,安禄山听后大喜 :“最终是你让我心里痛快啊!”

安史集团尽管已经建立燕国,安禄山当了皇帝,最高领导人的觉悟还是“过把瘾就死”的态度,实在不行抢点东西回范阳老家。

叛军原本希望快速拿下洛阳、长安对李唐中枢进行斩首

从这里再复盘安史叛军的军事路线,就能得到如下的结论。

战争初期他们只想快速拿下洛阳长安,对李唐皇室进行突然斩首,然后就坐享其成。对于中原后续的治理,没有深入的思考,实在管不了就撤回范阳。开战后安史叛军也是对华北平原进行了多处攻击,但基本以范阳为底盘展开的,叛军在短期内还是对南方地区缺乏兴趣。

如果潼关打不下,叛军堵着关中的唐军。接着以洛阳为支点全力向东南拿下运河(大唐要感谢张巡死守睢阳),再向南攻击南阳盆地。这样李唐的天下还真的危险了。即使唐军最后打赢了叛军那也是天下弥乱,提前进入乱世。

张巡坚守睢阳10个月,让唐军完成了对叛军的反击

后来安史集团攻入长安之后,大军又大肆掠夺,屠戮皇亲国戚和百姓,胜利来得太过突然,超乎所有人的预料,以至于没注意去追击逃亡的玄宗一行人。

虽然唐军方面朔方军还有回纥人在战争后期反攻“叛军占领区”时也对民间进行剽掠。唐军在治下也进行了残酷的征兵动员。杜甫的“三吏三别”是上了中学教科书的作品。

但是唐朝整体上的对于治下的百姓是有底线的,对于叛军的态度也是优先惩办恶首,对于胁从者不会一棍打死。相比之下,安史集团无论是对于自己人,还是俘虏的皇亲国戚,或者唐朝的投降官吏,还是占领区平民,则是延续了其一贯戾的作风。

安史集团也意识到了各种暴力清洗的危害,也想过政治性作秀降低统治成本,但终究无法掩饰其本质。

比如劝进和献祥瑞,这些封建王朝建国的步骤,安史叛军其实都一一采纳过。

攻克洛阳后,安禄山组织一些东都的名士,僧侣和道士上表劝进让安禄山称帝。后来史思明称帝了,不仅想郊祭天帝,还想请儒生讲解制度。史思明又让妻子辛氏举行亲蚕礼:“其妻为亲蚕之礼于蓟城东郊,以官属妻为命妇”。安史叛军的高层是非常明白汉人这套帝国治理制度的运行流程的。

皇后参与的亲蚕礼,祭礼程序繁缛

但是安禄山、安庆绪、史思明先后被杀。也彻底说明了在安史集团内部采用汉地传统的权力交接方式完全不好使。

当时的河北地区习武斗狠之外,像亲蚕礼,郊祭礼这种礼仪,对于燕地百姓十分陌生。史思明搞的这套中原地区司空见惯的仪式,燕地百姓跟看热闹一样围观。“燕羯之地不闻此礼,看者填街塞路”。这就是当时河朔胡化的真实反映。

人人可危的内部集团

写到这里可以看出来,安史叛军深受草原部落文化影响,有粟特人情报支持,又利用了李唐王朝雄厚财力组织了一支可以横扫东亚的步骑队伍,是一个超级缝合怪。

虽然安禄山手上有十几万精兵悍将,但是这个造反集团并没有什么吞并天下,一统八荒的雄伟理想。他们的很多军事行动更像是发泄愤怒的操作。

草原那种只崇拜强者的文化和暴力决定一切的思维,为安史之乱以后叛军内部的四分五裂埋下了基础。

安禄山最亲信的班底中,是汉人和契丹为主。安禄山以严庄为谋主,孙孝哲、高邈、何千年为心腹,各色人等都有参与。初看安禄山的团队有点“海纳百川”的意思。但是这些人基本只服从安禄山个人。后面是安庆绪弑父继位,安史团队就马上分裂了。

叛军的下级服从上级完全是草原式的小可汗服从大可汗,没有绝对的忠诚

叛军内部的主要首领间的关系,其实类似于大可汗和小可汗的关系,不存在严格的君臣之分。草原上的继承没有嫡长、长幼区分,就是简单看谁的拳头大。小可汗推翻大可汗非常常见。

史思明被儿子杀死后,叛军的中高层军官失去了众人都服气的领导。安史叛军向来服从最强暴力,失去了“准星”后,整个队伍变成了一个个小团体,开始在内地圈地自保,各个小军头变成“小可汗”。

对于这些中层来说礼义廉耻是不存在的,之前的中高层领导只服从安禄山史思明这样的大帅。现在两人都死了,那个所谓的“大燕”政权他们也瞧不上,更没有“殉国”的觉悟。

潼关以东崔乾佑大败名将哥舒翰

安守忠、崔乾佑是叛军极其能打的悍将。这两人在战争前三年杀死了至少30万唐军。安守忠后来被安庆绪监视史思明,被察觉后马上就被史思明宰了。崔乾佑则是因为站队安庆绪,在史思明取得邺城大捷后也被清理门户。叛军内部不同集团的矛盾和站队问题,为叛军将领制造了巨大的不安全感。

战争后期所有人都朝不保夕,都准备在两头下注。

严庄,这个是安史之乱背后最大罪人。以他为首的汉人谋士集团撺到安禄山起兵。在唐军收复洛阳后,他感觉形势逆转果断投降朝廷。李唐朝廷出于政治考量,最后没有处置他。这些行为虽然姑息了叛将。但是安史叛军的中高头目也知道惹翻了朝廷还可以谢罪自保,但是叛军内部站错了队那肯定是性命堪忧。

严庄投降朝廷

比如田承嗣,安禄山“为贼前驱”,算是安的铁杆。郭子仪平东都,田承嗣立刻投降,不久又反叛,归附安庆绪。安庆绪死于史思明之手,田承嗣归附史思明。史朝义败,与田承嗣共谋保莫州,眼看莫州不守,史朝义去河北求救,他举州投降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

安史叛军最后名义领导史朝义走投无路投靠李怀仙,但是李怀仙根本不鸟史朝义是名义上的领导,直接杀了史朝义向唐庭邀功。

整个安史集团后期的权利运作看起来暴力混乱。是因为领头人死后,中层运作完全看齐丛林法则。这也是从小在营州长大的将领们刻在骨髓里的一套逻辑。河北以南的中原人看不懂。

安史叛军范阳地区为根据地,此地受到草原突厥式文化影响,所以安史集团尽管南下建国,试图组建朝廷赢得天下人的好感,终究无法摆脱其明显的塞北标签。安史集团尽管拥有超强的有组织暴力,但是没有能统治天下的意识形态,最终也只能退缩为一个个河北地区拥地自保的封建领主。

相关推荐

​清华教授付林:699天“牢狱”之后

​清华教授付林:699天“牢狱”之后

72

清华教授付林:699天“牢狱”之后 2018年10月23日,清华大学节能楼,付林和研究团队共用一间大办公室,他不在的699天里,“工位”一直保留着。(南方周末记者 谭畅/图) (本文首发...

​一些适合做锁屏的壁纸,不错

142

一些适合做锁屏的壁纸,不错 又是一个平凡且忙碌的周一 壁纸君挑选了一些些 很适合做锁屏的壁纸 还有些有胶片质感的壁纸 主题不一,混搭更配 最近电影院陆续开放 电影也陆续上映...

​全国城市篇之四川邛崃

​全国城市篇之四川邛崃

112

全国城市篇之四川邛崃 邛崃市:四川古老城市的魅力与美食 邛崃市,这座位于成都平原西部的城市,自古以来就是“天府南来第一州”,拥有着2300多年的建城史,是四川最早的四大古...

​超个性鞋带十种系法,让鞋子瞬间亮起来!

158

超个性鞋带十种系法,让鞋子瞬间亮起来! 您是否因鞋带的系法过于单一而苦恼呢?今天小编就和您分享几款个性系鞋带的方法,让您的鞋子不再单调!快来围观吧! 想学习穿衣搭配,时...

​“211”大学到底是多少所

​“211”大学到底是多少所

93

“211”大学到底是多少所 211大学到底是多少所?112所、115所还是116所? 211大学到底是多少所?112所、115所还是116所?211工程大学是指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的211工程重点建设的高...

​三国鼎立疆域是如何划分的

​三国鼎立疆域是如何划分的

186

三国鼎立疆域是如何划分的 曹魏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 ;东至黄...

​女儿出嫁,彩礼父母收了要返还吗?

​女儿出嫁,彩礼父母收了要返还吗?

172

女儿出嫁,彩礼父母收了要返还吗? 苏州一个女子出嫁后,女方父母收到20万元彩礼。但是,过一段时间女儿生孩子需要钱向自己父母要彩礼钱,父母不同意认为女儿嫁出去后生孩子的...

​电影《前任1》:孟云与余飞的爱情故事

​电影《前任1》:孟云与余飞的爱情故事

152

电影《前任1》:孟云与余飞的爱情故事 电影《前任1》于2014年上映,是一部由韩庚、郑恺、王丽坤、姚星彤等人主演的中国大陆爱情喜剧电影。影片讲述了孟云和林佳分手后,孟云与余...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思维导图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思维导图

98

第17课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思维导图 **一、长征的背景** 1934 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以及敌强我弱,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战争遭到失败,红军被迫实行...

​无锡的华西村发展现状

​无锡的华西村发展现状

67

无锡的华西村发展现状 华西村位于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是中国改革开放后首批农村集体经济试点村庄之一。华西村在农村经济改革和发展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被誉为中国私营企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