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选3款小排量通路型摩托车剖析,本田150对比雅马哈飞致150
导读:怎么选3款小排量通路型摩托车剖析,本田150对比雅马哈飞致150
150CC 级别的小排量通路型摩托车,一直以来都备受消费者关注。它们不仅符合减税排量优惠政策,而且在平常代步、街车出行以及游玩等方面都完全能够胜任。
这几款售价约 1 万元上下的 150 排量街车,在外观方面各有千秋。有承袭传统风貌的,也有采用全新设计思路的。当我们率先对这两款摩托车进行对比时,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这两款车的外观存在不少相似之处,特别是油箱两侧的导流罩,其主要功能便是有效降低风阻系数,进而增强车辆的行驶效能和燃油利用率。
一其中一款便是新大洲本田 CBF150R 版,作为新大洲本田 150 排量的改款车型,其外观有了极为明显的提升,整体更具运动和时尚感。它依然搭载着同款的新大洲本田联合标志单缸风冷发动机,然而在电喷系统方面却发生了改变,由本田汽车级别的 PGM-Fi 电喷系统替换成了一个自主研发的 Fi 电喷系统。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车型外观的重新设计必然导致成本增加,但电喷系统的减配却引发了不少争议。有人不禁发问,电喷系统的改变又能怎样呢?这就好比化油器从进口变成了国产,毕竟摩托车的核心技术就在于发动机和电喷系统。在此,我们并非探讨它们的质量优劣,而是国产的电喷系统由于缺少原始数据积累,其传感器无法准确地收集数据,难以实现精确喷油,最终可能导致后期怠速和喷油量偏高。
作为新大洲本田经典车型的通路车型——新大洲本田 CBF125R,无论是匹配本田电喷系统,还是搭载本田独标发动机,单从这两点来看,这款车在万元级别中无疑是最具本田技术含量的一款车型。
当涉及到 125cc 和 150cc 时,在实际的骑行过程中,作为代步车,两者在动力方面的差别并非十分显著。实际上,它们的外观也存在诸多相似之处。总体而言,新大洲本田 CBF125R 版相对更具优势。
另一款备受瞩目的车型是雅马哈飞致 150,这款车采用的雅马哈创核发动机技术,在静音效果以及仪表显示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升。发动机上下的导流罩设计精美,独具魅力。双碟版的价格在 1.2 万多元。凭借雅马哈一贯出色的品控,这款车作为长途摩旅车型堪称非常不错的选择。其车身轻盈,动力充足,关键是小毛病极少。
新大洲本田 150 排量车型的电喷系统发生了改变,不再配备本田 PGM-Fi 电喷系统和本田独标发动机。然而,五羊本田雄帅 150 却综合了上述的两大优点,本田技术在 150 车型上得到了充分的应用。
当然,唯一令人有所诟病的便是其外观,仿佛停留在了几十年前的传统样式,毫无时尚感可言,这也正是许多人未选择它的重要原因。五羊本田雄帅 150 在动力组合方面占据优势,尤其适合在郊区、县城或者农村行驶,对于不太在乎外观的朋友而言,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我们在选择这种小排量的通路车型时,无非最为在乎的就是它的油耗、动力以及故障率等关键因素。在外观和动力组合方面,往往会让消费者面临两难的抉择。
有时候,新换代车型的外观确实极具吸引力,但往往电喷系统由进口变成国产,成本虽降低了,却也是为了能够使改款后的成本增加得到平衡,从而维持市场价格的稳定。
大品牌不仅要在外观设计上不断创新,更要在核心技术上持续投入研发,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例如,电喷系统的优化可能会成为新的突破点。通过更先进的算法和更精准的传感器,实现更低的油耗和更稳定的性能。同时,智能化的配置也可能逐渐普及,如智能导航、车辆互联等,为骑行带来更多的便利和乐趣。
在环保方面,摩托车厂商也将面临更高的要求。未来的小排量摩托车可能会采用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技术,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对于消费者而言,除了关注车辆的性能和价格,售后服务也将成为重要的考量因素。品牌能否提供及时、专业的维修保养服务,将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
总之,小排量通路型摩托车的发展充满了机遇和挑战,只有不断适应市场变化,满足消费者需求,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