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发明志追凶19年,少年人当立志好好读书
广东省中山市的陈警官终于可以不用光头了。
19年前,一起凶杀案发生在横栏镇某花木场内,当时的陈警官只是一个刚穿上警服的年轻小伙。面对这样的凶杀案,心中一股热血上涌,抱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开始调查。
而且为了破案立下决心,什么时候凶手落案,他才会蓄发。为了自己这个决心,他踏破了嫌疑人张某所在的村庄,“不记得去过多少次了,张某老家村头村尾的每个角落我都熟悉。”
有志者事竟成,苦心人天不负,只要不放弃,19年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活着需要给自己立一个目标,定一个志向,往这个方向奔,往这个方向努力,付出总会有回报的。
陈警官的“削发明志”出自于春秋末年的一个故事,当年越国被吴国打败,越王勾践不只是卧薪尝胆,同样也是削发明志。
在古代,头发对于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轻易怎会剪去自己的头发。清朝之时,满人要求汉人剃掉前面,留一根长长的辫子,这其实就是对人精神的阉割,因此造就了那么多的奴才。
越王削发就是对自己志向的时刻提醒,不忘国耻,不忘家恨,最终三千越甲可吞吴。
历史上这样的人物是很多的,最激烈的当数以死明志。
文天祥,抗元名臣,宋末三杰。战败被俘时,张弘范说:“丞相的忠心孝义都尽到了,若能改变心意,像侍奉宋朝那样侍奉皇上,不失宰相之位。”文天祥含泪说:“国家沦亡却不能补救,作为臣子,死有余罪,怎敢怀有二心苟且偷生呢?”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志向,志向未成,以死殉国。
谭嗣同,戊戌六君子,领导了戊戌变法,想要让这个腐朽的王朝重新焕发生机,想要让这个将倾的大厦扶正,但最终挡不住历史的车轮,挡不住既得利益者的报复,最终在宣武门外的菜市场英勇就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这是谭嗣同的志向,不维新毋宁死。
张自忠,上将也,抗日之英雄。曾经一度被家人,被国人所不理解,所冤枉,但张将军不改其志,不屈服于日寇,逃离魔窟后,重返战场,说到:“国家到了如此地步,除我等为其死,毫无其他办法。更相信,只要我等能本此决心,我们国家及我五千年历史之民族,决不致亡于区区三岛倭奴之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决不半点改变。”
最终张将军战死沙场。周总理曾经誉之为:忠义之志,壮烈之气!
这是我们的民族气节。这些人是有大志向的,是我们学习效仿的楷模。
周总理在少年时期就曾经立下过宏伟志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总理一生也是在为自己的志向奋斗。
有着这么多伟大的先人为我们做出这样好的榜样,当家长的一定要好好和自己的孩子聊聊,读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继承先人的遗志。
当然每一个人上小学的时候应该都学过很多的励志故事。凿墙借光,匡衡家里很穷,点不起蜡烛,为了学习看书,在墙上凿出一个孔洞,借到邻居家的烛光,在孔洞下读书。
战国时的苏秦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少年时就全身心地扑在读书上,每当夜深人静时,他也会发困。在自己打盹的时候,他就用锥子在大腿刺一下,最终苏秦挂六国相印。
汉朝时的孙敬也是一个勤奋好学之人,在晚上学习读书之时,也会碰到和苏秦同样的问题。孙敬拿了一根绳子,一头拴在房梁上,一头拴在自己的头发上,可以有效地防止自己打盹。
头悬梁锥刺股从此就被后人作为激励孩子认真学习的典范。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志向太大了,不是不能去做,但你这样告诉孩子,确实孩子无法理解,那你可以告诉孩子近一点的,看得到的,他理解得了的。
前几日杨振宁教授过百岁生日,别的不谈,记得杨振宁教授提到过一个人,邓稼先。这个人不知道的应该很少吧!教科书上应该都学过吧!
两弹元勋,这是一位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一位值得每一个人记得的人。他和杨振宁是同学。
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下杨振宁教授的同学和同事朋友,你会发现一个问题,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就是好好学习得到的结果。
如果杨振宁从小调皮捣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他还会有今天这些成就吗?他还会有这么多牛逼的同学朋友吗?
如果你觉得这样的事情和孩子去谈还是不行,那你就更直白一点。你到网上可以搜索到一张大佬的宴会图,上面有各个行业大佬的毕业院校。
成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你看现在这些大佬哪个不是好好学习换来的。他们如果没有上大学,没有学到那些有用的知识,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大的成就。
千万不要说读书无用,就算是那些娱乐明星,好的演员大多数也都是科班出身呢!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上海戏剧学院,这些是成功的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