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派史之台湾黑帮:敢在法庭搞血拼 敢去美国杀间谍
#我的宝藏作者#
前一阵在台岛街头,有个黑帮大哥被当街射杀。
可能很多人看到这个新闻的第一反应都是纳闷,这都2025年了,还有黑帮这么猛吗?

诶,还真有。台岛的黑帮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还有官方背景。其中最有名的竹联帮,其名声更是响彻世界。
今天的中国帮派史,咱们就来聊聊台湾的黑帮。

众所周知,社会越不稳定,越容易滋生暴力团伙。
台岛的黑帮早在日占时期就已经初露端倪,只不过小鬼子是真心实意的想侵占咱们的领土,所以管理力度很大,而岛上的二鬼子们还又多又忠心,比如后来当过小岛最高领导人的岩里政男,就是鬼子们的好忠犬。所以日占时期的台岛虽然也是动荡不安,但因为鬼子管得太严,所以台岛的黑帮组织并没有形成什么气候。

随着解放战争后国党退守台岛开始,岛上的情况越来越复杂。今天台岛三大黑帮的其中两个,“竹联帮”和“四海帮”就都是蒋校长刚逃到台岛后的50年代出现的。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杨德昌指导张震主演的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故事背景设定在60年代初的台岛,里面出现了很多帮派,比如由学生组成的小公园帮,又比如由外省人组成的眷村帮。而电影外真正的黑帮竹联帮,也是在与电影背景相似的框架下出现的。
随着国军败逃台岛,岛上人口激增,本岛原住民与外省移民间的矛盾不断升级,这种矛盾直到今天仍然存在。而国府最开始的身份登记在籍贯那一栏也只有台省和中国大陆两种,这也无形间凸显了矛盾,同时凝聚了来自不同地区外省人间的认同感。
约在1955年(或1953)左右,一个叫孙德培的学生纠集了一帮同为中学生的同伴成立了一个学生帮派,“中和帮”。这些学生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都是“外省人”。
孙德培的祖上是清末民初著名革命家,曾担任过武汉军政府军务部长的孙武,也算是名门之后。所以“中和帮”兼具了《牯岭街》中小公园帮和眷村帮的特点,学生、纨绔、外省人。

就连帮派老大的人生走向都和电影中类似,孙德培在1955年(或1957)的时候,也和电影中小公园帮的老大哈尼一样杀了人,只不过不像哈尼一样逃往,而是入了狱。
他这一入狱,“中和帮”开始四分五裂,骨干成员纷纷出走另立山头或投靠其他帮派,而留下来的人则重组了帮派,因聚集地点在一条叫“竹林路”的地方,所以“竹联帮”。
为了强化品牌效应,他们甚至还写了一首“定场诗”:“竹叶飘飘片片生,狂沙万里皆竹联,笑傲八方唯竹尊。”从这文笔就能看出,一,这是一群中二少年;二,他们确实都没咋好好读书。
但书读不好,社会混的却很好,竹联帮开始壮大了。
而带来改变的,是另一个学生帮派领袖,陈启礼。

陈启礼和孙德培一样,都是解放战争后随家人迁到岛上的外省人。陈启礼的父亲是个法官,但这个地位并没有让陈启礼的校园生活过得轻松,相反因为学校外省人较少,常常被本省人欺负。也因为这样,陈启礼开始接触帮派成员,最终加入到了帮派之中。
到了60年代初,陈启礼带着自己创建的学生帮派“南强联盟”加入到了“竹联帮”,这让竹联帮终于有了和当时实力最强的“四海帮”一较高下的本钱。

“四海帮”,同样是由一群外省学生组成的帮派。
和“中和帮”(竹联帮前身)的区别是,“四海帮”的人更有文化一些。
“四海帮”的成员多为高官子弟,虽然为了混社会辍学的不在少数,但基本盘都是高中生和大学生,就连“四海”这个名字都选自《论语》“四海之内皆兄弟”一语。
也因为这样的背景,所以“四海帮”初期发展的很好,能在一种外省人的帮派中脱颖而出。
当然了,一个黑社会组织有文化是没啥用的,真正让他们强大的原因,是这群成员的“官二代”身份。凭借他们家长在党、政、军等领域的背景和影响力,让他们做起坏事来也无往不利。
除了完善的组织架构外,“四海帮”很早便具备了黑社会的一大特质,保护伞。

但正所谓堤高于岸浪必摧之,“浪催的”“四海帮”因为发展的太好太快,成了台岛当局打击的出头鸟。
此消彼长,这边“四海帮”被打击,那边“竹联帮”迎来了新鲜血液,在陈启礼加入后,实力大涨的“竹联帮”迅速抢占了“四海帮”之前的地盘。

到了1968年,竹联帮在台北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会上决定对帮派架构做大刀阔斧的改革,仿照前清八旗的制度,采用红、白、黑、灰、黄、蓝等几种颜色与虎、豹、龙、狮、狼、熊、凤、鸟等几种动物为标志,建立了堂口制度。每个堂口都会设有堂主、副堂主、护法等职务,而管理众多堂口的则是帮派总部的中央委员会。
在对黑社会定性中,拥有完善的组织架构这一条他们算是满足了。

到了70年代前后,“竹联帮”愈发嚣张。除了经常与其他帮派发生上百人规模的械斗外,甚至敢在警察的眼皮底下公然刺杀重要证人。
另一边,因为被打击而沉寂多时的“四海帮”,也在新一代领导人刘伟民等的领导下重新崛起。
正所谓一山不容二虎,“竹联帮”和“四海帮”为了争夺利益从70年代打到了80年代,双方的争斗进入到了白热化阶段。这其中,围绕着武打演员王羽的血案最为著名。

王羽,60年代初在香港出道,1967年时凭借张彻指导的《独臂刀》而一炮走红,是李小龙走红前片酬最高的武打演员。除了演员外,王羽还有另一个背景,那就是“竹联帮”成员。
1976年,王羽在台北的一家酒楼宴请向华强,同时作陪的还有很多“竹联帮”成员。席间为了争夺女人与在场的“四海帮”成员大打出手。事后多人因此入狱,王羽也潜逃至香港。
1980年,王羽因赌博与“四海帮”帮主刘伟民结怨,一年后的某天,王羽在台北的一家酒楼遭到“四海帮”围杀,身中七刀险些丧命。事后王羽找到“竹联帮”求助,竹联帮也作出了报复行动,将刘伟民的亲信砍伤致残。
为了缓和事态,“四海帮”请了另一个同样学生帮起家的外省帮派“飞鹰帮”从中调节。但王羽并不买账,甚至在法庭庭审期间对前来调解的“飞鹰帮”成员大打出手,致使其重伤,法警室内更是血迹斑斑。
以上就是台岛七八十年代著名的帮派血案,杏花阁血案、天厨餐厅喋血事件和法庭大厦血案

不但敢在法庭公然制造血案,“竹联帮”甚至都将触角伸出了国门。
1984年10月,一个叫刘宜良(笔名江南)的美籍华裔作家,在美国的加州被台岛的情报机构成员刺杀身亡。
重点是,参与刺杀的这个台岛情报人员也是“竹联帮”成员。
是不有种当年军统成员同时也是青帮成员的既视感了?
所以为什么“竹联帮”都敢当着警察的面杀证人,敢在法庭上公然行凶?

为了给美国一个交代,同时也想借机整顿一下台岛的黑帮。
1984年11月,也就是事件(江南案)发生后的一个月,后来当过国党主席,时任内政部长的吴伯雄(后国党主席)领命,展开了针对岛内黑帮的“一清专案”行动。
“竹联帮”领袖陈启礼入狱,“四海帮”也跟着倒了霉,帮主刘伟民潜逃日本找山口组玩去了。
但你以为这下台岛的黑帮就此走了下坡路?
不但没有,反而越做越大了。

除了组织架构和保护伞,对黑社会的定义还有一个指标,那就是非法盈利。
除黄、赌、毒等传统违法活动外,地下金融业也是台岛黑帮的一大特色产业,各种非法融资、伪造信用卡、网络赌博等手段层出不穷。近些年非常嚣张的电信诈骗,很多也都隐藏在台岛。
同时,他们又会用这些非法所得来继续扩大组织和滋养保护伞,甚至会把自己打造成保护伞。
在台岛,黑金政治现象十分严重。很多出来参与选举的人本身就有帮派背景,

除“竹联帮”和“四海帮”外,台岛的另一大黑帮组织“天道盟”就是这么起家的。
与前两者不同,“天道盟”是台岛的本省组织。
随着1984年的一清专案行动,大批“竹联帮”成员入狱。他们在外面称王称霸,在狱中也同样如此。又因为台岛本省和外省的长久对立局面,使得监狱中也出现了类似的格局。
1986年,因为不满“竹联帮”等外省帮派的长期欺压,一批在狱中服刑的台岛本省人结成同盟,“天道盟”就此成立。
随后几年,这些狱中的“天道盟”成员陆续出狱,“天道盟”也在他们的手中逐渐生根发芽,势力逐渐扩大。
“天道盟”的发展策略是,帮会内部学习日本山口组的经营模式,帮会外部积极寻求政治上的庇护。
组织头目罗福助甚至接连两次当选立法委员,可谓滑天下之大稽。

而类似的情况在台岛的黑帮界比比皆是,当选过台湾最南部屏东议长的郑太吉甚至说过“过高屏溪杀人无罪”的狂言。和罗福助一样,也是出狱后通过整治黑金参的政。
时至今日,台岛的这些黑帮仍然存在,甚至对政局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
对比之下我们真的应该感到庆幸,当年的路走的多么的正确。
参考文献:
《当代台湾黑社会问题初探》 张松平
《台湾三大黑帮扫描》 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