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军阀人物之邓锡侯
民国时期,四川的军阀之间相互征战,使得四川处于水深火热中,但是当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虽然四川没有被日本人侵略,但是川系军阀依然选择出川抗日。
邓锡侯是川系军阀里面实力最强的之一,因为圆滑善变的性格,被称为“水晶猴子”。他本来是刘存厚的部下,后来刘存厚失势,又转头投靠熊克武。在熊克武被唐继尧围攻的时候,选择了坐山观虎斗,等熊克武又杀回四川的时候,又和熊克武亲近。
后来和熊克武发生了矛盾,他选择和杨森结盟,后来又联合刘湘等人,对付杨森。当刘湘和刘文辉叔侄对抗的时候,他站在了刘湘一边,帮助刘湘打败刘文辉。
可以说邓锡侯是典型的军阀做派,为了利益在各路军阀中徘徊,刘湘死后,邓锡侯成为川军中实力最强的军阀。
但是邓锡侯在抗日的时候,确实做了很多贡献,带着自己麾下装备落后的川军,出川和日本人血战,在藤县阵亡的王铭章就是邓锡侯的大将。
解放战争时期,也是邓锡侯联合刘文辉、潘文华等人起义,才使得四川没有遭受很大的战乱。
邓锡侯
1889年,邓锡侯出生于四川营山,家里是做陶土生意的,家庭条件还算不错,可是当邓锡侯十岁的时候,父母都过世了,就跟着舅妈文氏生活。文氏把邓锡侯当亲儿子照顾,把他送到私塾接受教育。
幼时的邓锡侯虽然成长于这样的家庭,但却聪明伶俐、勤奋好学,私塾的老师非常喜欢他,教授他新思想,使他了解很多国家大事。少年的邓锡侯曾经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的梦想是为国家,为家乡,为自己去寻求一条出路。
1906年,邓锡侯来到成都,人生地不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正好这个时候成都的陆军小学堂招生,于是邓锡侯决定弃文从武,邓锡候因为有文化,身体素质也好,所以很顺利的就被录取了。
1909年,邓锡侯以优等生毕业,与同学吕超等人升入南京陆军中学深造。
1910年四川保路运动事起,邓锡侯觉得建功立业的时候到了,还没毕业就返回了四川。他先是在营山县城关负责训练团丁,后来投入川军第四师师长刘存厚部下,先后当了副官、连长等职。
1915 年第二师师长刘存厚率部赴川南剿匪,邓锡侯已经是该师七团二营营长了。
护国战争时期,邓锡侯随刘存厚于 1916年1月 31 日在纳溪起义讨袁,任支队长。他率全支队渡江攻占石棚、方山两地。这时,北洋军已攻占兰田坝,邓锡侯奉命率部反攻,于2月 6 日打退北洋军 夺回兰田坝,并扼守渡口据点。曹锟以精锐的王承斌团,在泸纳本道向马鞍山阵地猛攻,邓锡侯亲临第一线指挥御敌,他的军帽被打穿几个洞,仍在前线指挥作战。当时,北洋军中有“攻取马鞍山,难于上青天”之民谣。也是在这里邓锡侯认识了滇军支队长朱德,朱德和邓锡侯两人年龄相仿,都是从四川农村出来的青年军官,加上协同作战的经历,因此结下了一定的友谊。护国战争后期,邓锡侯升任第二师第五团团长。
护国之役后,罗佩金、戴戡各率滇黔军入川,分任督军、省长。不久,滇黔客军与以川军第一军军长刘存厚为代表的地方势力发生矛盾。1917年4月和7月,先后在成都发生“刘罗”、“刘戴”之战,邓锡侯在战争中屡立战功,刘存厚也因此当上了四川督军。
刘存厚
1918年,川军师长熊克武在唐继尧支持下,以护法军的名义向刘存厚进攻。刘存厚师第五旅旅长舒荣衢在仁寿通电拥护护法,刘存厚下令免舒荣衢旅长职,升邓锡侯为第五旅旅长,驻防眉山、彭县、仁寿等县。
1918年2月,刘存厚被熊克武打败,率部退往陕南,邓锡侯为了保住自己的地盘,宣布脱离了刘存厚,投靠了熊克武,被任为第三师旅长。
1920年春,唐继尧因见熊克武不能成为他控制四川的工具,于是联合川军第五师师长吕超倒熊。
1920月7月18日,熊克武战败,退出了成都,吕超成为川军总司令,邓锡侯就想利用自己和吕超的同学关系,扩张自己的势力,但是吕超没有理会他。
随后,熊克武联合在陕南的刘存厚回川,反攻吕超和滇、黔军。邓锡侯发出通电欢迎刘存厚回川。这时第三师师长向传义对拥熊拥吕态度暧昧,于是他令团长谢松将驻广汉的第三师师部包围缴械,夺取向传义的兵权,邓自任第三师师长。刘存厚又委邓锡侯为靖川军第六路总指挥,率部由广汉袭击成都攻吕超部。
9月 10日,邓锡侯等部攻入成都。北京政府委任邓锡侯为顺庆镇守使。当熊克武与刘存厚争战时,邓锡侯率部进驻阆中一带,趁机加紧整训部队,并在阆中举办“军事教育团”培训全师中下级军官,为进一步扩充实力奠定基础。
1922年7月 4日,熊克武等推刘成勋为川军总司令,统率一、三两军对刘湘、杨森的第二军开战。邓锡侯站在熊克武一方,任四川省军副总指挥,率部进攻第二军。不久第二军全线败退,刘湘下野,刘成勋取而代之。8月,邓锡侯的第三师随同其他川军开入重庆。11月,刘成勋宣布改编部队,取消军级编制。邓锡侯因不能晋升军长,与陈国栋、田颂尧、刘斌等起而反对熊克武、但懋辛、刘成勋。刘下令解除邓的第三师师长职务。
1923年2月中旬,邓率部西进,在江津、永川、隆昌、内江一带,与第一、三军展开拉锯战,19日开始围攻成都。21日赖心辉部攻占简阳,解了成都之围,邓部退守新都、广汉一带。
这时,吴佩孚乘川军内讧之机,援助杨森与邓锡侯等联合进攻第一、三军。4月5日邓部占领成都,6日杨森率部占领重庆。邓等随即在成都召开军事会议,组织省联军,邓被推为联军总司令,发出讨伐熊克武、但懋辛的通电,并分兵左右两翼,以田颂尧为左翼总指挥,陈国栋为右翼总指挥,在成都附近与第一军展开激战。5月中旬,熊、但攻入成都。10月,熊军攻占重庆。12月,杨森与刘湘联合分五路反攻熊军,邓锡侯任第一路总指挥。邓军与杨军于13日会师江北,合攻重庆告捷。1924年5月,北京政府“论功行赏”,任命杨森督理四川军务善后事宜,邓锡侯为四川省长,并加骠威将军头衔。邓因杨森的督军署设在成都,怕引起矛盾,将省长行署设在重庆。杨森野心勃勃,梦想统一四川,大搞扩军备战。邓锡侯力图自保,对省政无所建树。
杨森
1924年11月段祺瑞担任临时执政后,因赖心辉曾通电拥护北京政府,于1925年2月任赖为四川省长,邓锡侯专任陆军第三十师师长,驻重庆。4月,杨森发动“统一之战”。刘湘一面联络黔军袁祖铭部,一面拉拢邓锡侯、刘文辉,组成川黔联军,与杨森对抗。7月,邓部和袁部集结铜梁、大足、璧山地区,在大足城郊击溃杨军,杨森向嘉定撤退,邓锡侯率部尾追,于9月初占领嘉定。杨森兵败离川,刘湘任四川督办,邓锡侯任四川清乡督办。
邓锡侯在这次战争中夺得大量防地,踌躇满志,扬言要赶走四川省长赖心辉,对刘湘大量收编杨森残部也颇为不满。此时吴佩孚已打出“十四省讨贼联军总司令”的旗帜,委杨森为讨贼联军川军第一路总司令,邓锡侯为第三路总司令。邓乃与杨森、袁祖铭互通声气,无形中结成反刘湘的三角同盟。在此情形下,刘湘也谋求与杨森合作。杨森身价陡增,于1926年3月回师万县,以“兵多地狭”为由,电请邓锡侯让出广安、邻水,邓不允。5月刘湘与杨森联合驱袁(祖铭),邓乃依附刘、杨,出兵驱袁。
同年7月广州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取得节节胜利,四川军阀纷纷表示愿意参加北伐。邓锡侯派代表到南昌活动后,被蒋介石委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八军军长。1927年4月蒋介石发动政变,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邓通电攻击中国共产党,以取得蒋介石的信任。
川军易帜后,四川形成刘湘、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四巨头分割的局面。二刘所部各有十余万人,田部约四万人,邓部约六万人,都有自己的防区。省会成都为邓锡侯、田颂尧、刘文辉所共管,为了协调关系,同年12月成立三军联合办事处,刘文辉任处长,邓锡侯、田颂尧为副处长。1928年夏,四巨头集会,推刘湘为四川军务善后督办,刘文辉为四川省主席,邓、田为省府委员,邓兼财政厅长,田兼民政厅长,并联名电请南京国民政府予以任命。南京方面没有据此发表任命,邓、田极为不满。邓拉拢和策动杨森、赖心辉等,组织反对刘湘的同盟军,发出讨伐刘湘的通电,但被刘湘击败。
此后川境战局纷争,多在拥有重兵的刘文辉和刘湘叔侄之间展开,邓锡侯难以跻身匹敌,只能归附刘湘麾下。1932年10月刘文辉、田颂尧之间爆发成都巷战,邓锡侯口头上宣布中立,实际上暗中助田。11月刘文辉、刘湘在荣县、威远之间展开大战,正当胜负难分之际,邓锡侯、田颂尧向刘文辉发起进攻,刘文辉被迫与刘湘讲和。1933年初刘文辉回驻成都,与邓锡侯形同水火,战争有一触即发之势。5月初邓赴新都防地,下令集中兵力,从灌县起沿毗河构筑防御工事。5月中旬刘文辉部向毗河邓部出击,因毗河水流湍急无法强渡,双方隔岸对峙两月之久。8月刘湘与刘文辉又展开岷江之战,刘湘大胜。邓锡侯虽然也在获胜者一方,实际上成了刘湘的附庸。
邓锡侯(左)刘湘(中)刘文辉(右)
抗日战争爆发后,邓锡侯率师出川,任第二十二集团军总司令,驻山西洪洞县。驻地与八路军驻地相距十余里,朱德曾到邓部向军官讲解游击战术,八路军文工团也常来演出,对邓部官兵产生过影响。1937年底邓部被调往徐州作战,受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防守津浦铁路。国民政府迁重庆后,蒋介石任命张群为四川省主席,遭到地方实力派的反对。邓锡侯与张关系较深,1938年10月被任命为川康绥靖主任,以便从中斡旋。1946年张群到美国治病,推荐邓代理四川省长,1947年正式任职。
1948年初蒋介石为继续内战的需要,电令邓锡侯预征壮丁,并征购军粮10万石,置于水陆交通要道。这时,邓见蒋军士气低落,对国民党政权失去信心,对征兵征粮任务迟迟未办。3月下旬,蒋电令邓到南京面谈。邓向蒋陈述四川困难,要求暂缓征丁征粮,并上书呈辞,蒋立即批准,并发表王陵基继任四川省主席的决定。
不久,邓锡侯住进上海虹桥疗养院,与民盟主席张澜接触频繁。张劝导邓回四川团结地方上的力量迎接解放。6月邓返回四川,与刘文辉、潘文华联系反蒋,准备应变。9月,蒋介石任命邓为川陕边区绥靖主任,驻节汉中,协同胡宗南防守西南。邓借故拖延未去就职。1949年4月张群任西南军政长官,建议蒋改任邓为副长官。不久,邓到重庆就任新职。他与刘文辉、潘文华利用四川省参议会及地方势力,在成都组成“川康渝国大代表、立委、监委、省市参议员联谊会”,矛头对准为蒋介石效命的四川省主席王陵基,要求撤换王。王则声言联谊会为“非法组织”,要予以取缔。于是,邓等又成立“川康渝民众自卫委员会”,要求保境安民,不久又被蒋下令取缔。
1949年八九月间,解放战争重心开始转移到西南,蒋介石到重庆坐镇指挥。这时,共产党和解放军派出秘密工作人员到成都向邓锡侯转述了中共的方针政策,周恩来曾通过刘文辉设置的雅安电台,指示他们要团结力量,待时机成熟及时发动。邓坚定了起义的决心,与刘文辉、潘文华相约,待解放军进入川西时,采取配合行动。此时,胡宗南部已溃窜川西平原。11月30日重庆解放,蒋介石仓皇飞到成都,逼令邓锡侯、刘文辉和胡宗南合作“固守川西”。邓锡侯应付到12月7日,与刘文辉相约,当日分别潜出成都北门,相偕出走。9日他们到达彭县,10日联名发表起义通电。
四川解放后,邓锡侯历任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及水利部部长、四川省副省长、国防委员会委员。他还被选为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他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委员、四川省副主任委员。
1964年3月30日,邓锡侯因病在成都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