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雄安|厉害了!雄安新区有个你“不知道”的雄县
▼
" 美丽雄安 " 系列报道之一
2017年春天,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
雄县南倚华北明珠白洋淀,北靠“中国北方购物天堂”白沟新城,位于京津保腹地。9月5日,河北青年报在雄县县委宣传部等相关部门了解到,“神秘”雄县还有这些故事。

迎宾路牌楼

雄县政府广场夜景
▼
千年古城诉说“雄”字由来

宋辽边关古战道

宋辽边关古战道内景
古有燕南赵北,古道雄关;今有三水宝地,碧海蓝天。
雄县历史悠久,公元936年,石敬瑭割燕云十六州与辽,瓦桥关随之入辽。959年,周世宗柴荣率兵伐辽,派水陆都部署赵匡胤至瓦桥关,辽将举城投降。世宗于瓦桥关置雄州,自此始有“雄”名。
杨六郎镇守三关的传说,在雄县也是家喻户晓。
上世纪60年代,雄县境内祁岗、孤庄头、邢村因灌溉、取土时相继发现青砖结构洞穴,经考古、宋辽战史、旅游地理学家考察鉴定,进一步实地勘查印证,总面积达1600余平方公里,用于军事防御的地下通道被解开千古面纱。
▼
红色记忆
两位抗日老将军的生死之约

雄县文昌公园小景

雄县清河公园小景
雄县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在抗日战争时期,冀中人民一直处于残酷斗争中。
听老辈人讲,那时的冀中抗战进入最为艰苦的时期。“在团结抗敌的情况下,军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今年已有92岁的王老爷子说到。
1945年6月,时任冀中军区某军分区司令员刘秉彦、军分区政委兼冀中地委书记旷伏兆为了照顾受伤的平南支队参谋长任子木,三人同炕而眠,但第二天,伤势过重的任子木却突然离世,刘秉彦和旷伏兆万分伤痛时做出了“生死同穴”的决定。
1996年6月4日,82岁高龄的旷伏兆将军在北京逝世。81岁的刘秉彦老人按照两人生前之约,同旷伏兆的老伴许更生等人一起为他送行,将他的骨灰安葬在河北省雄县米家务(这是他生前战斗过的地方)小学内的烈士陵园中,并专门栽种了一棵常青松!
旷伏兆走后两年,刘秉彦将军也于1998年7月21日跟随而去。刘秉彦的骨灰安葬在距旷伏兆几米远的地方。
▼
非遗文化盛行千年的村庄“音乐会“

黄湾广场舞比赛

中国温泉之乡 雄县

白洋淀观光塔
说起雄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每个雄县人都倍感自豪。
据了解,雄县共发掘非遗项目21项,其中列入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遗项目达到15项。
雄县县委宣传部相关工作人员介绍说,雄县古乐起源于宋元时代,明清时期较为盛行,已有千年历史,目前仍活跃在雄县亚古城村、开口村、赵岗村、杜庄村等各个村庄。
亚古城音乐会在雄县小有名气,乐器由小管、云锣、笙、笛、大鼓、镲、铙、钹、铛子等组成。演奏形式分坐蓬、走街两种。演奏时文场在前、武场在后。传统曲目50余首,一曲《大走马》曲调或高亢激昂,或文卓典雅,极富特色。
▼
新农村建设刘秋乱走进黄湾村,办电、修路、建校园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地热管线设备

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地热管线设备
历史上的黄湾村曾是全县闻名的老大难村。
1996年刘秋乱上任,带领“两委”一班人,团结拼搏,艰苦创业。作为村里的领头人,面对村里一穷二白的现状,刘秋乱和 “两委”干部经过研究,决定创办一家集体企业。
建厂需要钱,他毫不犹豫地带头拿出5万元,刘秋乱说,“赚了钱归集体,赔了钱个人负担”。
村民收入提高了,刘秋乱又多方奔走为村民改造电路、修建道路,在上级主管部门的帮助下,投资100多万元,建成了教学楼,彻底改善了办学条件。同时制定奖励机制,激励教师提高教学质量,黄湾小学一跃成为全学区第二名。
比这些更让黄湾人自豪的,是新村完善的社会保障和严密的为民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
“我们手里富裕了,生活质量提高了,这还多亏了刘书记。”一位王姓村民说。
现在的黄湾村,村里老百姓都有一句口头禅,“有事就找刘书记”。

雄县城区建设

雄县绿化
本报接下来将为大家详细介绍雄安新区的“美丽”,请大家继续关注官微“雄安头条播报”。
河北青年报记者:赵莹
雄安头条播报 独家报道
 
			
			 
			
			 
			
			 
			
			 
			
			 
			
			 
			
			 
			
			 
			
			 
			
			 
			
			 
			
			 
			
			 
			
			 
			
			 
			
			 
			
			